東風也作清明節,開遍來禽一樹花。還有半個多月,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要到了。掃墓祭祖、踏青、放風箏、吟詠祖訓族規……一系列富有海南特色的清明節習俗,也即將安排上。只是受本土疫情“倒春寒”的影響,今年清明的過法勢必會有所不同,如何過出“??谖丁笔菙[在我們面前的共同課題。
疫情下的清明節,安全是“基本味”。祭掃始終是清明節的重頭戲,今年??诔h“線上+線下”的祭掃模式。線上方面,市民政局、殯儀館等提供網絡祭祀服務,讓思念在“云端”相會。線下方面,市殯儀館和各公墓推出了代客祭掃個性化服務,代寄哀思減少了人員流動。同時實行現場祭掃預約制,自3月16日至4月5日,市民們可通過網絡預約、電話預約的方式進行操作,錯峰祭掃為防疫助力。
文明祭祀,是現代清明節的“意味”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們祭祀時大量地焚燒紙錢冥幣,這與生態環境保護相悖。還有少數人,在公園廣場、居民小區、十字路口等場所焚燒紙錢、拋撒祭品,擾亂了秩序。其實傳統祭祀模式不是唯一選項,家庭追思、讀祭文等方式一樣很有儀式感。此外,植一棵樹、獻一束花等綠色方式也是不錯的選擇。時代在變,移風易俗,文明祭祀當成為??谝还汕辶?。
豐富形式,增添清明節的“情味”。其實清明節不只是緬懷故人,踏青出游、親子團圓也是應有之義。對于上班族來說,清明小長假帶著孩子去鄉村游玩,一邊欣賞美景,一邊嬉戲打鬧,還可以放風箏祈福,這樣的清明十分愜意。即便不出門,為自己增加點煙火氣,讓香噴噴的“飯珍”與可口的花肉來場碰撞,感受一下“圓滿富足,合家團圓”的寓意傳承。通過古今對話,讓原有的習俗找到現代的位置。
心中有情,不分遠近。清明節當回歸自然樸素的節日風尚。緬懷先人,重于心,勝于形,生者的平安健康才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。戰疫仍在繼續,防控不能松懈。我們能做的就是積極配合黨和政府的防疫舉措,堅持文明節儉和健康向上的節日基調,用自己的方式過個安全、文明、豐富的清明,把疫情下的清明節過出濃濃“??谖丁?。(孟偉)
·凡注明來源為“??诰W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等作品,版權均屬??诰W所有。未經本網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·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:jb66822333@126.com